close


基本上,我雖然是個棒球迷

但我蠻少去官網看比數或一些零星的文字新聞

比賽當然要看現場或轉播,那才叫比賽

那有臨場感呀,如果明明有電視

卻還硬要看比數在那裡更新的話

似乎有點像阿宅在玩線上遊戲的感覺

所以,前陣子當我去中華職棒官網看到潮流帽的廣告時

已經開放預定有一陣子,又當我在猶豫

要不要破費一次買兩頂、抑或三頂帽子

一去7-eleven詢問時……

店員:「抱歉,這個預購活動應該已經結束了。」

哪逆?!距離預定時間明明還有一大段時間,就已經結束了?!

內心實在是很遺憾吶!

所以真的是「心動不如馬上行動」,喜歡就要快點說出來

不然老婆遲早也會變成別人的呀

(呵……抱歉又拿我前老婆做文章)

.

不過,話說回來:這次的「拼棒球」真的是創意十足,宣傳也夠

在中華職棒普遍還未受到大家青睞的時候

相關商品就應該具備「若有似無」宣傳效果

也就是舉例來說:即使今天有款商品是以陽建福為主題

但請不要直接把陽建福的名子印在T恤上

並且還非常「本土味」地印了A-fu的字樣

(有在關心職棒的朋友,應該知道我在說哪建商品)

……不是不好,只是這樣的商品恐怕在職棒發展初期

又以台灣人比較害羞的消費個性

銷售量未必最亮眼。

.

早些年,藝人陳建州設計的「態度」T恤就跟這次的「拼棒球」異曲同工

設計要具備現代感、用色要以潮流為基礎

先讓原本喜歡棒球的人敢花錢買、敢穿上街

並且讓原本對棒球不了解的客群,藉由潮流商品的方式

間接了解「中華職棒」,倒不用奢望每個購買相關商品的就一定也會去球場看球。

.

關於「行銷」,有個不錯的定義:

行銷就是如何讓別人口袋的錢,變到自己的口袋。

假使一個購買中職商品的客戶,他勢必多少會了解丁點職棒的新聞

例如:職棒大概有哪幾隊?哪些球星?最近有什麼很屌的新聞?

初期的行銷效果一旦如此,就算成功了

就像平時翻開雜誌,很常會看到Model穿著NBA的球衣

這些Model真的會去看NBA嗎?不盡然吧

但因為購買商品的關係,就一定會大概知道一些球隊的名子

了解球隊的Logo

.

而這次的「拼棒球」不但請了不二良與阿信設計、站台

並且針對四隊風格設計各自的潮流帽

你看看,每個球星拍得多帥阿!沒有人說職業球員只會打球

也沒有人准予過職業球員只能會打球的

既然是職業運動,專業的部分只不過滿足觀眾的「基本」

球員更需要跟演藝明星一樣:要會才藝、要會炒新聞

這次「拼棒球」廣告直接刊在西門廳廣場

絕對是最顯眼、也最能吸引年輕族群購買慾望的宣傳地點

這次的平面廣告,雖然我還是覺得屬演藝人員的阿信拍起來最有感覺

但「拼棒球」限量訂購活動豈不是中職宣傳

好的開始嗎?

我是樂觀其成的。

【備註】各位大爺行行好,如有多訂到La new的帽子,可否賣給我,感謝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和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